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传统高考考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多面发展的国情需求。于是新高考模式出现,解决了传统高考考查不灵活的问题。而面对这样的新政策,家长和学生又是否真正了解到新高考优势
我觉得这里,主要包含四点原因:一是大多数人都有名校情结,“上清华北大”可能是大多数同学从小被家长耳濡目染的,或者自己单纯有名校梦。二是名校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平台,更优秀的导师,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三是名校毕业生在某些领域要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更加吃香;四是万一在复试的时候被刷了,还有几率调剂到别的学校。
二、到底要不要一定是名校?
辽小都的建议是不一定非是名校,考名校没错,但一味地冲很有可能成为炮灰,着实是不太理智的。要冲的人,无非就是觉得万一考不上,还可以参与校内调剂,读目标院校的相近专业,或者调剂到普通一点的学校。确实,通过这种途径考上的同学有很多,但是由于近些年考研人数、保研比例、考专硕的人数的剧增,校内调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更别说调剂到别的学校。
其实考研报考院校注重性价比是很重要的,能考上才是硬道理。我国的名校从上来说,差距其实没有那么大。付出那么多,最希望、最重要的就是要考上,没考上就是白搭,从现实一点的角度说,考上比梦想更加重要。
当然啦!为了梦想,冲击、极其难考的名校没有错,我们也不能对他人的想法指指点点,但是有时候需要对自己做一个理性的评估,如果觉得有机会,可以报考最理想的名校,成功的例子也确实有很多,但绝大部分人,首要的还是得考虑性价比的问题。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自己。
三、以下几点分析自己的情况
1、考研实力
这个考研实力主要指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若你基础比较薄弱且难以进入复习状态,那考名校可能会带给你巨大的压力,有的时候,正确认识自己很有必要,明知前路艰险也不改道甚至说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痴念不适用在考研中。
2、考研次数
如果你是次考研,可以试试冲名校。如果你是二战,建议放下自己的名校情结。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次经验了,第二次就可以冲刺更高的目标了,其实二战的时候你要考虑自己再来一次的时间成本,复习状态是否比次更好,毕竟心态这一关有很多人都无法克服。
3、考研目的
有很多同学,在作出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都不是太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考研,以至于在考研后期因此放弃了考研。明确考研目标,不仅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规划,更能够在你坚持不下去作为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