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5月22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每年工作报告时政热点问题都是高考重要考点,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关于十三大报告高考时政考点总结,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克强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声明:下文所引报告内容为人民网文字直播稿。此报告以本次大会最后审议通过并由新华社公布的文本为准!
GDP增长6.1%,总量突破99.1万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城镇新增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3%以下。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减税降费2.36万亿元,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
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成绩来之不易,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
考点一:撰写微议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两会”微议案活动中,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微愿景”“微建议”,希望代表、委员也能将自己的愿望带上“两会”。
撰写微议案其实就是一种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此类热点时政话题做背景的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读懂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对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微写作范文: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微议案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我会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我会积极参加社会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当好人民的公仆。我也会努力行使好自己的权力,行使好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和监督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引发社会公众的心理恐慌,对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冲击。
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我提出的建议有:
一、从国家角度来说
1、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2、要强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3、要统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要确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预警机制;
5、要取消食品质量免检制度;
6、要加强对食品广告的管理;
7、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8、要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事件;
9、要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严重违法者要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
10、要加强宣传教育,促使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和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从生产经营者角度来说
1、要遵守法律和法规,不使用非法添加剂;
2、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把人民的身心健康放在位;
3、诚信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食品;
4、生产经营者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三、从消费者角度来说
1、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2、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对于违法经营者要勇于进行举报;
3、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考点二: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医药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特别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此外,“自然合理”特别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我们的一种观念:理性是清晰的、准确的,也是可靠的;而直觉是模糊的、不准确的,是不可靠的。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片面。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道理。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
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
(摘编自褛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医看来,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这是整体关联思维的体现。
B.中医重视差异性,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与“科学合理”的思维大相径庭。
C.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
D.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逐渐意识到,认识事物时越模糊就会越接近事物的原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从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个方面展开对“自然合理”的论述,论证思路清晰。
B.第四段讲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是为了论证科学模糊学理论的正确性。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体现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点,含有为中医正名的动机。
D.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医中的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方面,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比实证观念更具优势。
B.中医崇尚“自然合理”,注重个性,与科学合理有本质区别,所以缺乏科学的普适性。
C.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
D.中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它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思维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