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合作
课程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天津书玉苑 >天津书玉苑 >2020年,做建筑工程还有前途吗?

天津建筑工程师学习网

2020年,做建筑工程还有前途吗?

发布时间:2020-05-17 13:23:30 已帮助:474人

2020年,做建筑工程还有前途吗?

2020建筑工程就业前景

时过境迁,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周期之后,建筑业开始回归理性,建筑业近些年发展的却缓慢了许多,这种缓慢让我们不由产生这样的疑问,2020年了,做工程还有前途吗?

2020年,做建筑工程还有前途吗?
  曾几何时,建筑业也是风口上的行业。2001年,在加入WTO之后,国家在基建上的投资不断加码,诞生了如三峡、南水北调等一批超级工程,也催生了房地产的“黄金十年”。
  市场大、标准低、资金宽裕、人工便宜,国内一大批建企也在这个时期崛起。
  时过境迁,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周期之后,建筑业开始回归理性,规范和标准的提高,房地产市场“严控”、“降温”、“限价”,传统基建投资放缓等,都对工程群体带来了不少的冲击。
  相较于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建筑业近些年发展的却缓慢了许多。作为占国民生产总值6%以上的支柱产业,这种缓慢让我们不由产生这样的疑问,2020年了,做工程还有前途吗?
  建筑业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新技术,新资本的冲击,建筑业是一定要转型的。
  但是,如何突破经营模式的瓶颈?如何重塑僵化的人才架构?如何应对房地产市场和传统基建的饱和?
  这三点,是建筑业在转型期必须考虑的掣肘因素。
 一、经营模式遇到瓶颈,EPC或是解决之道
  建筑业的痛点在于利润率低。
  传统的房建项目,利润率不足10%,水利电力等项目因为工程周期长则会更低。近几年中标的国际工程,利润率甚至低于5%,只能靠投资、索赔甚至汇率等找补回来。
  虽然工程合同总额动辄上十亿,但过低的利润率也会导致项目抗风险能力极低,连物价指数的小小波动都能带来极大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在于建筑业独特的经营模式。
  一方面,建企为了拿标,往往将中标价压得非常低,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而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对工程利润的三个大头,管理费、材料费、人工费,都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管理费:因为竞争太激烈,管理费被无限压低;
  材料费:一般采用“甲定乙供”(甲方确定供应商和价格,乙方采购)甚至“甲供”(甲方直接采购)的方式,施工方没有利润空间;
  人工费:不断攀升,一线施工队价格越来越高,年龄反而越来越大。
  随着新修订的招标投标法面世,最低价中标的现象应该会有所遏制,但管理模式的缺陷却成了不得不解决的痼疾。
  几乎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都处于弱势地位,施工单位正逐步被边缘化,面临转型的困局。
  近几年,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这种新兴工程承包方法逐步进入了大众的视野。EPC模式可以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全部交由总承包商组织实施,故承包商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为自身创造更高的效益。
  2019年12月,《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新增了可进行工程总承包的条款,3月1日起,住建部明确注册建造师可以担任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
  有了政策的铺路,EPC模式今后将会取代很大一部分传统施工项目,成为建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人才架构僵化,倒逼企业改革升级
  建筑业目前有5000万以上从业人员,吸纳了全社会7%以上的就业人口,且从业人员还在大幅增加。
  但与之相反的趋势是,不管是专业型人才,还是技术骨干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长期以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建企由于多是国企,很多人秉持着“铁饭碗”的观念,缺乏自我约束和提升意识,这种陈旧的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由于职业教育、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脱节,以及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施工单位长期处于“三缺”的状态,即缺建造师、缺造价师、缺工程师。很多拥有多年经验的老员工还会选择跳槽至甲方、监理等单位,进一步加大了这种缺口。
  而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缺失,更是国内建企深层次的隐患。建筑业是依赖于“人”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精通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才困境是转型中的建筑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既然享受了“人口红利”,就必须要承担红利过去后的阵痛。
  不过,这对建筑业企业未必完全是件坏事,反而将进一步倒逼建筑业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使企业在困境中谋发展。
  一些建企已经开始行动,通过改革管理体系、创新用人机制,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如国内著名的建企中建三局,就已对部分人员重新考核竞聘,不符合要求的降级或者辞退。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才会脱颖而出,但也会有很大一批人因为能力不够而被优化、淘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起危机意识,迎接这次挑战。
 三、传统投资放缓,新基建蕴含新机会
  在投资紧缩的大环境下,建筑领域的投资也开始放缓。
  201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545038.89亿元,虽然比上年增长10.24%,增速比上年下降2.25个百分点,已是连续两年下降。
  另一个数字或许更直观。201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4.1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2%,增速下降4.64个百分点。竣工面积40.24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9%,连续三年负增长。
  这种增速的放缓,一方面是受大环境影响,属于产业转型期的阵痛,另一方面,也和房建市场的冷却和传统基建后劲不足有关。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行业经济活动趋近停摆,为了刺激救市,日前,国家屡次加码新基建,建筑业作为贯通上下游数个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又肩负起了经济复苏的重任。
  4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涵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各地随后陆续相应,25个省份计划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参考08年的“4万亿”救市,这或许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始!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了。
  2020年,做工程还有前途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这个前途需要几个附加条件。需要我们接受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每个从业者提升自我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更需要面向未来,拥抱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