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汇国际教育,
一直以来秉持“扎根中国,学贯中西”的理念,
致力于培养“拥有中国心的国际化小公民”。
熟悉我们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已经在培养孩子中国心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久,带着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寻根之旅,带着孩子们支教。
但是疫情的原因,寻根之旅和支教也只能暂且搁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老师,把培养中国心落实到了课程当中。
什么是中国孩子重要的能力?
因为生在这里,也许我们未曾珍惜;四大文明古国,汉语硕果仅存。在这个地球上,唯有国学的驾驭者可以轻易穿越数千年,感知古人的心事和智慧。我们敬畏每一个汉字,我们享受国学经典的乐趣,带着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才能在汲取其他文化智慧的同时,仍能与自己的国家休戚与共,在此基础上具备:知识、素质、技能。
因此,这个暑假,我们将推出语文幼小衔接班及语文提高班。围绕“教学”和“育人”为根本出发点而展开,以人类社会中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五梁”,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为“十柱”,以攀登某个领域最高峰,对爱好的不懈追求为“一项”,充分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构建一套有“教”有“育”有“自我”全面而完整的“五梁十柱一顶”课程体系。
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幼小衔接非常重要,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
那么,幼小衔接究竟应该衔接什么?
小学阶段相对幼儿园阶段,在学习习惯上、学习方式上、人际关系上和老师的评价标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幼小衔接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培养,忽略了注意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理能力等的培养,往往是耽误了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
5-6-7岁是孩子文化启蒙的黄金关键时期,适龄儿童如果能够通过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课程方式识记汉字,配以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历史知识,不仅能吸收大量语感信息,还能更轻松、自信地进入和适应小学语文学习;我们将通过一些童趣十足的识字儿歌,幽默风趣的民间典故,千古传诵的经典国学,同时配以原始造字法进行书法练习,不仅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兴趣,增加识字量与理解度,同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进一步实现自主阅读,从此让孩子们和历史、文化等知识交上朋友,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阅读与写作技巧如何提高?
“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再往前早900年,唐太宗李世民也说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小读历史的孩子往往格局更大,思辨能力也更强。
说到习惯是怎样养成的,有人会说:日积月累。但是,如果你长期处于“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日积月累想必是不行的。不但无法让孩子对学习,对阅读产生兴趣,更别提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了。
很多家长很苦恼:孩子平时阅读很多,各种各样的书籍一一买回家给孩子读,孩子也很认真地完成。但是每当作业写作文,考试考作文,永远都写不出来,或者乱写。
其实,看书和写作本来就是两回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看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与输出之间必须建立一个通道,把这个通道打通,积累才能化为表达。这个通道就是正确的引导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低龄段的学生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因为身边很多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考试中,都可以拿到90多分,但是到了三年级开始提笔写作的时候,发现有的孩子写作很轻松,有的孩子写作像挤牙膏一样,并且内心非常抵触,因此语文学习兴趣开始下滑,孩子会在这个学科上越来越失去信心,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在中国长大,生活在中文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不用额外去补习语文,家长从同龄孩子间的日常表现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其实一个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在低龄段,没法在日常和学校考试中完全的展现出来,有时候看上去的差不多,其实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点滴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日积月累,在语文综合能力上,就会造成明显的差异,而未来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将是他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果将家长喻为“园丁”,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需要家长长期灌溉的。
课程设置
语文幼小衔接班
时间:7月13日—7月25日(7月19日休息)
每天上午9:30——12:00
价格:7200元/人(老师的课程费用、耗材费、茶点和场地费)
语文提高班
时间:7月27日—8月8日(8月2日休息)
每天上午9:30——12:00
价格:7200元/人(老师的课程费用、耗材费、茶点和场地费)
老师介绍
郑老师,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辅修史学,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曾任市级语言文字委员会测评员,十几年如一日,于语文教学领域深耕细作,曾教过一年《大学语文》,带过三年中考毕业班,现坚定做小学语文教师,立志成为基础教育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对于低龄段学生文史类的启蒙、学习和延伸,郑老师有自己独到理解和教学方法,并且热爱研究教学,擅于将文史结合,把语文知识和历史典故融合在一起,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产生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记住并且学以致用。
同时,对于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学生,针对这个群体学习中文的难点和特殊性,郑老师有大量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