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万科双语高中 编辑:佚名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人离不开互联网,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让学习方式变得更便捷和高效,但同时对孩子们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而此时网络成瘾的问题被社会和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10月份上海德英乐学院心理老师在全体家长中做了一次关于网络管理问题的普查,问卷结果发现很多家长遇到了孩子网络和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遇到的问题有:
过度依赖,离开电子产品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
因上网影响学业;
因上网造成较严重的社交生活问题;
上网时间(非学习时间)每天超过6小时;
由于在校期间无法使用,周末手机不离手,完全没有户外活动和锻炼;
孩子在网络游戏中习得一些不文明的用语......
家长课堂
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大部分家长能采用较科学的方式应对:比如教育引导,和孩子分析电子产品的利弊防微杜渐,安排较多亲子或者户外活动,与孩子签订电子产品和上网家庭协议。部分家长会切断上网途径,断网或者没收电子产品,少数家长感到无能为力放任不管。
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社会上也出现过一些极端事件,有家长一气之下把手机丢出窗外,结果孩子追着手机一起坠楼的;有家长苦口婆心,结果把自己送进急诊室的……太多的事件好像总是没有赢家!许许多多的家长发出了灵魂的拷问:到底该怎么办?难道要战斗到亲子关系破裂?要寻求各种心理疗法吗?(文章较长,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家长要耐心看完)
上海德英乐学院邀请到了中科协合作心理专家,上海心理热线副理事长,新加坡达那美教育中心联合创始人李沣老师做客家长课堂,并邀请有丰富心理服务经验的德英乐家长进行现场分享。他们带领家长和老师用科学心理学的视角深度解读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科学的预防和应对网络成瘾。
李沣老师首先提到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对于人成年后的发展的重要性,而现在的孩子面对着更多的成长环境的挑战,比如教育的竞争,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注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而少量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也都花在电视和打游戏的活动上。科技产品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是它难以让孩子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和其他重要生活知识以及能力上发展和进步。
李老师分享了新加坡在幼儿教育上的核心理念,他们认为幼儿都是好奇、积极和有能力的学习者,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就被要求需要关注幼儿发展和学习的整体性,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而幼儿才是知识的建构者,通过真实情境的互动活动和游戏,使得幼儿获得综合性的学习,实现全面发展。其中社会化和情绪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学习六大品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于社会化和情绪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预防和应对网络成瘾的关键,让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和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李老师和家长们分享了家庭教育的几个关键点:
建立相互的情感关系
近5年的大脑学科发展发现,人脑是先有情绪中枢在发展出思维中枢,理性思维时常受情感思维的影响,情绪可以产生更多的行为动力。所以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和情感联结非常的重要,李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拥抱孩子,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可以迅速和有效的建立情感关系。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行为动机的背后都隐藏着他们渴求的成就感,价值感,受重视感和个人突出感。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家庭中营造轻松、亲切的交流氛围,多鼓励孩子。李老师也提到鼓励孩子不是盲目的鼓励,鼓励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一些具体事件和行为表达自己的鼓励和赞赏更能收获孩子的心。
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沟通
有些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或者自我的需求出发,这种方式很难说服和影响孩子。沟通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想一想你要是遇到孩子同样的问题,你是什么感受或者面临什么样的处境,然后再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理解,真诚的接纳孩子
这一点需要家长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看到孩子的本质而不是行为,当然理解不代表同意,对于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家长可以表示理解但是不一定支持和同意。
KISS原则: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在和孩子沟通时尽量言语简洁,多使用短句子,谈话时间不宜太长,每次谈话围绕一个话题和少数重点展开。沟通中多选用事实和中性词汇,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评价和空洞的说教。
善用催眠语言
一个人传递给他人的催眠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不明确的,但它常常比口头语言更直接和真实,有研究表明沟通效果中,文字的效果是7%,声调38%,身体语言是55%。李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多用身体语言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的原则,但是和谐的气氛是沟通的先决条件,有关系和气氛才有后续的沟通。
接受孩子拥有的幸福和快乐
不少中国的父母总是见不得孩子开心,小时候看孩子玩的开心就觉得一定没好好学习,长大了看孩子开心就觉得一定没正经**,只有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脸才觉得在认真的生活。李老师认为使孩子品行好的比较好办法是使他们愉悦,而正面管教也有提到the better you feel, the better you behave, 而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的夺走那些让孩子愉快的事物,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
最后,李老师希望每位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把孩子作为一个人看待,看到这个人本身的价值,而不是结果和表现。用自己对待生活和**的积极态度去影响孩子,而不是暴力剥夺,用接纳,尊重,信任,*容给与孩子独立和自由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九年级家长吕爸爸分享了他在孩子网络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上的宝贵经验,吕爸爸总结了三点经验:
沟通
他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次叛逆期,青春期是第三次叛逆期,这个阶段是自我概念的整合冲突,有时沟通起来会很有挑战。最通用的沟通前提是“正常化技术”,就是我们把孩子以及孩子的问题看成再正常不过的情况,有时这样的态度和表达是沟通的前提,为了使后面的沟通到达一定的效果。最“不正常化“的表达就是”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好“,另一面,和孩子一起打游戏是最能起到表达我们认为”玩游戏本身不是问题“的态度。有了这个基础,如何管理好玩游戏的行为成为可能。
亲子关系
摆脱沉迷行为分三个阶段:沉迷——觉醒——平衡,孩子是有可能突然”觉醒“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但是,前提是孩子对家长、对家庭比较认同,所以,亲子关系是**位的。如果我们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孩子,改善关系将是一种很好的进步。
肢体语言
他也赞同李老师关于情感联结和身体语言的表达,建议家长上网、看书学习一些肢体语言、微表情等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非语言信息更加了解孩子的状态和态度;第二,我们会用一些肢体接触和孩子互动;第三,在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处。
10年级季妈妈听了讲座与分享后感慨良多,她说:
提起网络成瘾, 我和许多家长一样立刻不淡定了,甚至异常焦虑,所以周五学校组织的相关讲座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自己内心的焦虑,跟着心理讲师(还有热心的吕爸爸)一起体会琢磨和孩子如何有效沟通-从无条件的爱,倾听,同理心 到温柔的坚持底线的过程...知易行难,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不容易,但简单粗暴的禁止, 讲大道理和无底线的纵容都已经证明行不通的, 愿我们一起坚持,更健康阳光的生活。
家长课堂旨在引导和教育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学习型,成长型父母,下一期家长课堂将在11月进行,期待各位家长的参与!
上海万科双语高中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