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科桥国际高中UCL双料offer得主:书艺双绝,一鸣惊人

来源: 上海科桥国际学校      编辑:佚名

上海科桥国际高中毕业生Cindy目前被UCL、曼彻斯特大学的Sociology专业以及UCL的Social Sciences专业录取。

Cindy的爱好非常广泛,书法、古筝、舞蹈、长笛都是她的兴趣所在,多样的艺术熏陶造就了她澄明清澈的心境,也使她告别浮躁,行稳致远。

如今,这个秀外慧中的女生已收获UCL、曼彻斯特大学的Sociology专业以及UCL的Social Sciences专业预录offer。

上海科桥国际高中.jpg

一路取舍,一路收获

Cindy早在小学期间就已接受了国际教育。自五年级起,Cindy便就读于新加坡一所国际学校,学习IB课程。

或许入读国际学校,就注定要面临更多的选择与挑战。三年半后,在“留在新加坡学习国际课程”和“回国学习国际课程”之间,Cindy选择了后者,而这一选择也让她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回国后的Cindy,在综合对比了IB与A-Level的课程体系后,发现A-Level课程更适合自己,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入读科桥教育,学习A-Level课程,直接上IG。

清晰的目标加之冷静的头脑,令Cindy在面对选择时魄力非凡,这份冷静与果敢也体现在她的课程选择上。当被问及最喜欢哪门课程时,Cindy坦言心理才是心中真正喜欢的课程,“但是心理很难出分,所以A2我就把这门课弃了,它不能支持我考上很好的大学,尽管心里很喜欢,我也只能把它放弃。”

一路取舍,一路收获,最终Cindy成为了科桥本届毕业生中唯一一名被UCL两个社会学专业共同预录的学生。

初期的极度不适应

自小就接受国际教育的Cindy理应在国际学校如鱼得水,但Cindy却坦言,入读科桥令她非常不适应。

“在新加坡读书的时候,是完全不会限制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手机在上课时可以随时拿在手上,老师也是用电脑授课,我们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电脑打字完成,没有手写作业。但是在科桥,所有电子产品都不能碰,我又要重新用回纸和笔来学习。”

“没有手机,出不了校门,只能待在教室里”,这是Cindy在科桥最初的生活状态,科桥这所中西融合的国际学校,对她而言,似乎更像是走近了体制内。

其实,中国的国际教育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教育理念,而是要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进行本土化的融合与改进。科桥宽严相济的导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蜕变:在IG、Pre、AS阶段的教学中,逐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终在A2阶段,令学生可以以强大的自驱力与自制力应对申请季的挑战。

来科桥的目的

目标如灯塔,照耀着Cindy前行的方向,也致使她迈出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她也笑言,“来科桥肯定不是图一个读书的氛围,如果在这种没什么娱乐的环境下,还不能出成绩的话,就很没有意义。”

科桥对学术发展的重视有目共睹,在科桥师生们的长期坚持下,科桥沉淀出自己特有的气质——教师在自觉中发展,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课程在打磨中精进,学校在学术中提升。这一特质也牢牢吸引了Cindy。

“科桥老师的教学模式很好,虽然教的内容很应试,但是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很有巧思,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沉闷。”

对学术的不懈追求促使Cindy在学习上始终充满热情,并对每场考试重视万分,考试前的她会在复习及查漏补缺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考前一个月,我会将知识点重新复盘梳理,差不多那段时间每天都是6点起,晚上会复习至凌晨2点左右。”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鲜花与掌声,从来都只因努力而来。Cindy三年如一日的勤学进取,为她夯实学科基础、提升能力素质,也为她铺就了一条通往G5名校的坦途。

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

毕业,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结束和另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尽管有诸多不舍,追梦人仍要褪去旧身份,探寻新方向。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Cindy有着许多期待,“去英国接受另一种教育方式的洗礼,这是新的经历也是新的挑战,很好奇也很期待。”

分别之际,Cindy对学弟学妹们也有些许叮嘱,“PS要尽早开始写,多预留一些时间去修改和完善PS,除此之外,AS的成绩也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大考,大考的成绩非常重要。”

人生路远,有曲折,亦有通途。这一别,愿你轻装策马青云路,人生从此驭长风!

上海科桥国际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