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学习绘画的误区有哪些-少儿美术教育四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4-07-22 17:03:04 已帮助:人 来源:石家庄麦田美学艺术学校
1.孩子画的不像就是没天赋
很多家长以为,画得不像就是没天赋,没必要再学下去。这恐怕是所有误区中最严重的一个。对孩子来说,画画并不一定是他们在学习技艺,更多的是在自我表达。小孩子刷墙式的涂鸦也好,玩泥巴也好,都是在尝试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充分享受情绪的宣泄与探索的乐趣,所以家长不要限制孩子自由,也别对小孩指手画脚。孩子画画皆由心起,充满童真童趣的涂鸦符号,远远比“画得像”更有意义。因此,身为父母,自己也需要一个科学的教育观念,懂得欣赏这时候孩子的作品,尤其是2~9岁的孩子。毕竟,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学画画,目标也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家,而是获得快乐、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
2.过分强调绘画技术而忽视想象力
一般家长都会觉得,孩子要画的标准就是学习,比如圆形、方形。但是实际上,家长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发育。儿童的手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无法形成规则的圆形和方形,同时也会损害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的养成。家长不能盲目地去追求儿童的画技,那样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会使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抗拒的心理。在幼儿的画技上,家长要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功开始,然后在后期的经历中逐步提高,这时最关键的是要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他将来思维发展的基石。
3.盲目跟风,过早让孩子学习不合适的绘画内容
很多父母对美术教育究竟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对他们来讲,美术教育就是让儿童学到课堂这外更多的东西,看到别人的孩子在学画画,也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什么“国画”“素描”等等,完全忽视了儿童年龄特点和真正的兴趣所在,不仅没有让孩子培养起兴趣爱好,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4.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会不会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的作品时,总是觉得不好看,或者奇奇怪怪的,因此认为“像不像”是学好画画的最重要的基本。要知道,孩子画出来的东西,只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限,他们并不是画得“不像”,这其实是孩子对世界的一种美,孩子此阶段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家长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这会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使得孩子不敢追求自己认为的好看,胆子也越来越小,甚至孩子会出现家长说怎么画就怎么画的思维定式。家长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顺其自然的绘画,画出自己认识的世界本象,这既是对孩子的肯定,也能了解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内心世界。不要因为“像不像”导致孩子艺术创作的天性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