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目标
EMBA/MBA中的“Master”,即“师傅”,顾名思义,即掌握一个技术、方法,可以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在企业实现有效的绩效评价、流程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回答是什么(What)?但是并不回答为什么(Why)?通常叫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它的目标是培养企业管理的执行者,使之能够运用掌握的管理知识娴熟、高效地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DBA中的“Doctor”,即“博士”,会思考的人,不仅能够解决产生的问题,而且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如何从根源上避免这个问题。所以博士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回答为什么(Why)和如何(How)?比如,搞清楚福利和员工绩效的关系,搞清楚创新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搞清楚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的关系。它的目标是成就企业管理的思想者,比如巴黎九大Executive DBA的口号是“成就企业思想家”。
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在过去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博学、睿智并善于思考,相比传统学者将西方理论框架应用于中国情境进行演绎式研究,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结合中国实践,运用情境理论化方法对中国情境进行归纳式研究,凝练思想,探索中国下一步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创造特定的知识,发展“管理的中国思想”,形成新的管理理论,并加以出版传播。
2.学历层级的区别
MBA与DBA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二者属于不同层次的学历,MBA是硕士,DBA是博士。DBA处于学历层级的顶端,是MBA学员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管理能力的选择,专为管理高层人员设计的。MBA则更适合初入管理层或者管理中层的人来学习,因为MBA的难度要低于DBA,且其培养的是企业中的管理执行者,使之能够运用掌握的管理知识娴熟、高效地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MBA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DBA则需要对问题有更深度的研究,要探究和理解事物本质。
3.适用人群的区别
面向的人群相似,但不相同。从二者的培养目标可知MBA和DBA都是为了给企业输送管理型人才,面向的都是企业中的管理者。不同的是,DBA需要研究型学员,需要对管理界有更深刻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MBA的学员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所学所思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侧重于实践。
DBA学员则需要学会将自己从“执行者”转变为“研究者”,这些“研究者”需要拥有将企业管理实践问题提炼成具体的管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DBA学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能提出创新理论,形成可传播的管理理论和方法。